眼睛的淚水分泌
正常情況下,我們的淚膜保持著穩定的結構,不受重力作用影響,主要是取決於個人角膜上皮黏多醣的含量、和淚膜黏液層的健康;而淚膜不會出現破裂,主要在於保持每隔5-10 秒的非自主性瞬間眨眼,刺激淚腺分泌水液層,同時拉開脂質層的油脂,形成淚膜蓋住淚水。
淚膜破裂時間
臨床上直接檢查淚膜健康狀況,指的是第一次完全眨眼到淚膜上出現第一個乾燥斑的時間。大多數人約在11~50秒之間,女性短於男性,淚膜破裂時間隨年齡增長而遞減。如短於10秒,代表眼球表面淚液分泌不足或結構異常。
淚膜的均勻性
淚膜在整個角膜表面保持均勻的厚度。臨床上,在結膜囊內沾一點點螢光劑,可見淚液向各方向擴散而不發生向下流動的現象,這特性的完成,主要靠的是黏液層必須是完整的。
淚膜的親水性
淚膜是由脂質、水液及黏液所組成,黏液呈半固體狀態,具有較高的親水性,這也有利於淚水的均勻分布。
任何原因引起脂質分泌減少、水液分泌減少、黏液分泌減少、角膜上皮粗糙及淚液成分的改變等,均可導致淚膜生理特性的破壞,引起角膜結膜乾燥。
眨眼
眨眼是由眼瞼帶的眼輪匝肌和提上瞼肌共同參與,兩側眼瞼在非自主的情況下一起閉合和睜開的運動。在正常情況下,我們每分鐘不自主眨眼次數約為10-15 次,平均每間隔5 秒眨眼一次,持續時間約0.3-0.4 秒。
一般而言,看書時為每分鐘10 次、看電腦時每分鐘為4-6 次、開車或玩遊戲時每分鐘為2-3 次。影響眨眼頻率的因素還有年齡、眼表狀態、精神狀態、神經和心理疾病等等。眨眼是一種自然的保護性措施,可以在眼表布滿淚液,形成淚膜,進而潤滑角膜,維持眼表正常功能,並防止異物侵入。
眼球表面的微環境
一旦淚水過度蒸發或分泌不足,眼球表面微環境隨之改變,將帶來眼表結構的破壞,造成眼表乾燥,原本緊密連接的角膜上皮細胞結構會因此受損,出現角膜上皮細胞點狀缺損、上皮組織糜爛。萬一此時外來的有毒成分伺機滲透入角膜基質,嚴重者可能發生角膜代償失衡、角膜潰瘍、角膜溶解穿孔、導致失明的嚴重後果與遺憾。
除了淚膜這層眼睛的精巧加濕器,眼球表面還有一個雨刷(眼瞼撥水板), 稱為眼瞼刷(Lid Wiper)。眼瞼刷位於瞼緣內緣處,與皮膚黏膜交界處,且與眼球表面相接觸,每一次眨眼的時候,它就類似汽車前面擋風玻璃上的雨刷一樣,重新刷過淚膜表面,讓淚膜均勻平整地分布在眼球表面。如果這個雨刷出了問題,淚膜分佈就不會均勻,將導致乾眼症,此時眼瞼刷與眼球表面之間的摩擦力將會增加,甚至導致角膜上皮細胞受損。
到目前為止有關眼瞼刷上皮病變的研究,對其發病機制、病理變化、檢查程序、治療手段,以及與其他疾病之間的關係,都有待更進一步的確認。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是:眨眼的次數及品質,影響乾眼症至深且鉅!
眨眼與眼表損傷
無論乾眼症是因淚液生成減少、或淚液蒸發過度,淚膜穩定度下降的結果,都將導致淚膜滲透壓的增加,產生炎症反應,損傷眼表細胞。此時,眨36 我是眼科醫師,我有乾眼症 再忙,也要記得眨眨眼 37眼的摩擦會更進一步加重眼表的炎症損傷,增加淚膜的不穩定性,惡性循環將一再發生。
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,使得人們用眼過度,所以「電腦終端症候群」成為導致乾眼常見的原因之一,患者長時間注視螢幕,使得眨眼動作明顯減少,導致淚膜破壞和角膜表面乾燥,從而產生眼乾等症狀。研究發現,思考時眨眼頻率會增加,這樣說來,是不是年輕人看的太多,想的太少?這議題倒值得探討喔!